每经记者:包晶晶 每经编辑:段炼,陈梦妤,盖源源9 H2 K" K; ^/ s* y! @, W9 d
5 D: j6 G. H% D; [' D Z* T
随着上海抗疫形势不断好转,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也在部分区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因疫情影响而陷入停滞的房屋交易中介,也积极加入申请复工复产行列。
" x9 K/ ?7 Q* `: r8 `# `% z- R) d9 u4 o) }
“还有3个月,公司的钱就见底了。”5月24日下午,太屋(中国)总经理杨彬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 C, Q" d, w, N: s% A
# N p5 |0 z! \# |5 t太屋(中国),就是那家将14亿元新购置的企业总部⼤楼托管给有关部门,改建成黄浦区临时⽅舱医院的房产经纪公司。杨彬告诉记者:“预计后期恢复成本高达千万,但股东们还是一致赞同援建方舱,共克时艰。”
2 M+ t- e8 _" j, y" j7 N/ J8 f: T$ a
自3月中旬配合封控抗疫至今,高度依赖线下带看、洽谈、成交的房地产中介行业不仅错失了一年中最佳的交易时期,还面临着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零收入之下大量店铺店租、人员开支的重压。作为其中一员,太屋(中国)在全上海700家线下直营⻔店停摆,近万名员⼯封控,每天开支近500万元,眼看着公司资金储备一天天减少,申请复产复工成了当下的头等大事。
# E1 U7 l! h6 `
* ?8 m( T: ~. l' M) V700家连锁门店等待复产复工& X3 k0 b# m6 |4 c; T
J; S- A' r- W. A( z2 O/ |据杨彬介绍,太屋(中国)已开始积极筹备复⼯复市,但由于房产经纪业务自身的特点,复⼯困难重重。目前,太屋(中国)在青浦、松江、徐汇、普陀等区已经开展了复工申请。/ d( m2 ?5 M4 H, G1 ^9 n1 \, g W4 w
& E; Q% [0 r$ r* C" E" Y6 C
对于企业员⼯数量⼤、⻔店分布⼴的房屋中介企业而言,对接渠道繁多,各区街镇管理⼝径差异度⾼,因此申请的工作量“大到难以想象”。太屋(中国)方面透露,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梳理资料、按要求申报,对接各个街镇,好消息是已经有3个区县的门店6月初有望备案开业。! [. \" `9 w; @
9 t2 Q' X: S3 T. L' Y4 e" V
但杨彬也坦言,“复工初期,门店和员工能开展的业务仍然有限。回到门店,一些员工会将‘云看房’继续推进,在线下交易流程暂时无法走通的情况下,尽量开拓租赁业务和能够线上完成的服务流程,给客户信心,也给自己信心。”
3 p) }8 v9 n9 _8 m& r9 T' U3 a4 t* b! V* E4 L0 c2 n! Q P
金融机构也给予了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每天450万到500万元的开支,差不多一个月就是1个多亿出去,靠的都是公司这些年攒下的老本,如果再持续3个月,资金就要见底了。”杨彬说,太屋(中国)是一家没有负债的公司,但保障员工收入和支付房租等大量开销也让公司资金吃紧。目前有两家银行已经同意授信,合计接近4个亿资金,让公司能够喘口气,多争取一些时间、抓紧开展业务,也让员工的收入继续得到保障。
% |& I5 G5 p& K7 c8 S( K8 D* i W1 i V' [& k! Y$ ~4 M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太屋方面建议针对类似全市连锁房产经纪企业能够进行统⼀对接、统一上报市商务委审批,企业积极汇总员工健康信息和其所在⼩区的疫情状况,如实提交资料,以加快加强该行业安全有序地复工复产。
, M0 `' q4 l4 g0 b: {
1 U% O. N" o& x6 e对上海市场充满信心
, G9 Q* D% |, L1 p
4 ^; S+ h& ]; h+ f0 S: d0 E“深耕上海28年了,我们特别清楚上海市场,它有底气、有活力,有大量刚性需求。”杨彬对于未来的上海二手房市场仍然充满信心。
4 U6 Q! X; G; ?3 M* m4 i4 L3 s ^$ `) r, [- k5 \. S2 r
根据太屋统计数据,3月份上海全市二手房成交14654套,少于2020年同期水平,相比2021年3月的3.8万套减少了61%。太平洋房屋3月份全市交易金额23亿元,几乎是2021年3月的1/3,而二季度在全年销售总额中的占比往往超过25%,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1 V9 O" X# r1 w+ j
& H6 J) S" e) Y2 J* Z& s“往常金三银四红五月,还有金九银十,每年会有5个月的市场活跃期,需求还是在的,只不过大家足不出户无法进行交易,今年3月份只正常交易了10天,相当于3月份2万-2.5万套的交易需求一直处于中止,4月、5月依然还是有平均数量的需求,市场上买卖和租房需求的量并没有减少。”杨彬说。
# a- N6 S5 k, g" X% j+ O6 p- J2 d% z; l+ E2 R g0 Y" s
“真正的刚性需求始终都在,根据我们观察,近五六年上海市场表现平稳,交易非常活跃,只要上海的月均成交量在2万套左右,就意味着中介企业能够保持正常运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上海市场完全不用担心。”
9 u# b+ }% g0 C @7 b
$ K3 w% a: k% g“一致赞同援建方舱,共克时艰”( E$ `' B" V, q7 ]& K5 P. ?
) A, _/ q8 S$ Y1 p# j3 l# m& G4 [# d
一边是企业要尽快恢复到正常的运营轨道上来,另一边是疫情和封控下的近万名员工的生活保障。0 k& b5 e$ _! w" ~/ ^+ @
2 B% F3 u6 X( |/ a' X
对于承担社区志愿者工作的员工,太屋(中国)全额发放工资,同时也支持有条件的员工跑起来,补充运力。杨彬对记者强调,企业倡导的正能量,必须是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公司与员工在思想上高度一致。
3 h* T5 K) a6 \! h
) C3 _4 o6 c E8 X3 N“公司例会上,有的员工讲着讲着就哭了,危急关头才明白生命的意义。”杨彬说,“3月份以来,公司有300多位员工陆续被感染,由于鼓励年轻员工就地穿上‘大白’为社区服务,家属难免有怨言和责怪,面对这些指责,管理层也深感压力,要求我们也必须努力做好疏导和后勤服务。”
4 Z/ L; [0 V; n: V6 ~8 |5 l8 D j; ?
一些化身大白的员工,在与居民们的朝夕相处中拉进了距离,有意无意间竟然也开展起租赁业务来,“点点滴滴凑起来,他们还做了1700多个小单子”,杨彬说,“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疫情过后中介人员与卖家买家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微妙的转变。”
: c) n5 s" P" j7 p4 k, H
- M5 P, g: L, _( S' Y6 B除了中介小哥化身大白,太屋(中国)将14亿元新购置的企业总部⼤楼托管给有关部门,改建成⻩浦区临时⽅舱医院。杨彬告诉记者:“预计后期恢复成本高达千万,但股东们还是一致赞同援建方舱,共克时艰。”
& ~0 r; a+ {+ ?2 p# R. u
' s4 d3 _: j( B: a据太屋(中国)介绍,截至⽬前,集团共有3700多名员⼯参与了社区志愿者⼯作,服务住宅⼩区1480个,捐赠物资总量30589份,价值388.45万元,解决社会求助事件218起。$ G) |* ]* r; a) N5 w( [8 ~
; i% u7 ~% K5 ? K8 L
杨彬表示:“太屋(中国)始终保持着⾮常积极的⼼态和⾼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投⼊上海的抗疫⼯作,为爱守护上海,与这座城市并肩作战,我们对上海的未来发展拥有⽆⽐坚定的信⼼。”
& D" ^( \! |# a$ n
3 w+ G! y9 M2 k, ?) n1 {3 g记者|包晶晶
% k8 ] |5 x( g+ v& B; b/ H6 q* {- q& \& \8 q
编辑|段炼 陈梦妤 盖源源
) |0 o$ [! w/ A( @( t+ H4 p
3 Y7 f/ |" i- }; [1 ^: `, H校对|程鹏
3 G: h9 k1 O' U0 A( U) I5 {$ x
封面图片:视觉中国 ' @9 Y1 w& O4 p z$ B( b7 d2 j
0 i9 X% V% ^( i+ Z* \+ W" T" U|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1 x1 i8 m6 A6 ]
; E/ L7 I2 J$ A+ ^, V2 S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5 V7 _' Q# w. k' H* j
) \1 K( ?$ w3 V4 Q% E6 ?: T9 s' k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