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本土高校再传捷报。
& _" v- a: S8 a) P根据科睿唯安2022年5月12日最新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显示,深圳大学ESI“工程学”学科以全球第177名排位,成功进入全球排名前1‰。这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ESI全球前1‰学科。" Z! G/ D e% E, r% F# ?0 p. {
目前,深圳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4所,在校学生14.52万人。但要知道在2000年以前,整个深圳的高校才不过4所。% }5 g+ _ {4 _3 o
从高校数量寥寥,到如今一所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透过深圳本土高校实现ESI全球1‰学科“零突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s( A: S- G% D. R- e- G
) O+ L4 ~0 r5 n; _
5 M! {" C1 o0 @! ^9 E/ K
目标2025年 . G0 N& `1 S2 l0 R
深圳高校数量翻一番 ) C6 d8 j4 I. n, [
深圳又要建新大学了。
8 {7 Y! y$ t/ R9 y& d p2022年初,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筹建,对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国际一流高校的深圳海洋大学拟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今年将招200人精英班,以培养海洋方面的高端人才。这标志着今年深圳又将新增一所大学。# s/ B* r* n; y: Y* V7 I, @2 P Q* l
●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并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
' C$ g9 `( ?. f● 2021年6月,加快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被写入深圳市“十四五”规划。10月,大鹏新区2021年招商大会上公开透露了项目选址于坝光片区。
& d$ e L+ w O8 I% a* K: \● 2022年4月13日,深圳市第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筹建海洋大学写入其中。! G! k# N& i V: G8 P! o% }6 j
深圳卫视记者梳理发现,从提出到规划设计到筹建,这位深圳高校阵列中的“新成员”用时仅一年多。(更多分析请看:深圳为何要办海洋大学?|余治国观察)
# s7 A: g2 m/ }* j8 P4 k( C而当我们将时间脉络放得更长,回看深圳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发展,一所所高校拔地而起的速度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 t/ j1 G- s1 `2 |5 P, S/ q1983年,深圳大学迎来首批本科生,开启了深圳高等教育的序章。% ?" U l+ A* Q$ k
2002年,一年内深圳新增了6所高校。2011 年来,深圳更是几乎以一年一所的速度建高校。% I' A" L/ g h3 W" _
3 U7 G6 S/ h3 \. x* w- 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问世;& Q/ X- V" G# b) @6 C
-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诞生;- y" W" g& E" N g6 O3 f9 B5 d7 u
- 2016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龙岗区落地;) Y$ o9 ~5 Q) L' F5 L1 c9 c
- 2017到2020年间,深圳技术大学首次独立招生、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相继在深圳设立分校区......$ s/ H3 p/ p% |9 p! v
2016年10月,《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并提出到2025年,深圳高校数量翻一番,将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25万人,深圳将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6 A) F' o P4 F9 z E6 Z$ Q
/ N8 b* q7 p& w% ]+ e7 Y
: t- m3 }9 b0 l: |5 W不仅要办
7 G2 D* |2 q8 K0 x! T还要“办一所强一所”
1 o; i. u, _+ [0 {- |今年跟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好消息,可不止新大学。$ f; @, b; I' W" X1 n
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入选。深圳有了第一所“双一流”高校。6 L+ Z3 e: l3 E
不仅仅是扩大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
6 ]" P+ [: t9 L8 t* {3 C8 m+ Y目前,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港中大(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7所高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深圳技术大学入选广东省特色高校提升计划;深职院、深圳信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 l4 j5 M- Q3 u# M; D% M
深圳高校的质量提升,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用脚投票”的认可。2021年招生季,深圳多所本科高校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分数,均有大幅提升。尤其是几所创办仅数年的年轻学校,分数线更是创下新高。(更多分析请看:分数线年年涨,深圳高校招生凭什么强势走俏?丨深政一周)5 g' S1 I6 y4 v+ C, q# u" e
从一边“搞钱”一边建大学的“深圳速度”,到“办一所强一所”的“深圳质量”。结合深圳城市发展的特色,深圳各高校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创新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把深圳高等院校办得更有水平更有特色。
5 V3 X1 q$ C. _5 \8 k: Z2 E大学与城市5 c2 R9 M; d1 a& l
深度同频共“圳”
" B; N6 s0 a4 O, M% H城市造就大学,大学也成就城市。
( ^, d3 S3 k& n1 q6 W当前,深圳已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
; n: Z' S+ t0 D; f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
% z' r, ]! |; @. p而当我们细细剖析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环环相扣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五个环节: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迫切需要的人才支撑,正是直接关联高等教育。9 _, n3 M- X4 X* U& o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当前,深圳正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协同,各区也充分发挥自身产业创新优势,频频与各高校携手,培养人才创新能力“走深”。0 g* T9 y9 [" @+ P; z+ ^
比如,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形成了大学城等六大创新集群,吸引集聚了35名全职院士、4900名高层次人才,有7所高校单位和超过8.6万名在校师生,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基础。
/ ?3 }( j/ g" S/ E' R* j# M光明区先后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再加上之前已有的中山大学· 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依托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等优势因素,光明区与这些高校在科研方面展开了更紧密的合作。
1 E% V. y* Y0 G' W3 Q; k“大学与城市正在实现深度‘同频共振’。”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表示,随着深圳高校数量的增长,以及高校质量的提升,深圳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已经形成,未来必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不断释放活力潜能,与城市产生良性的深度互动,形成聚变反应。7 }$ x! g' q/ `) I9 H& m) ?$ _3 a t- J
主笔 / 庞诗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