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泰 发表于 2023-7-26 03:20:35

你发现了吗,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多难都不难

当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时,家长请打消“功利”的念头。什么是有用的学习?这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想到对“成绩”有用,有用和无用都是这个“一切为了应试”而作出的判断,我们还在堂而皇之说:“这都是为了你的未来好。”我们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用学习填满,这是对成人最简单而对孩子最粗暴的方法。
孩子需要从兴趣出发开始学习
孩子想做炒酸奶,自己买设备,买原材料和水果,自己研究,探究的部分做的特别好。她对缝纫感兴趣,自己采购布料、纽扣、针线、棉花,自己都计划好了。我发现孩子似乎对她感兴趣的事情就没有难度。她喜欢,当兴趣做,我们不功利的时候,她久而久之就会厉害起来。只是把某些东西加工表达了,而不是搞成什么样。


“没有难度”是因为她想去探索,自动、自发的内在需求可以解决很多障碍。但是当她被要求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首先出来的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这种情绪的对抗或者压力。当孩子把做手工当作一件兴趣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每天抽空都会想去织织毛线折折纸。
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断地给出要求、标准以及和同学的对比时,这时候很多孩子会受挫或出现畏难情绪从而热情降低、拖延,最后放弃。
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有些事我很感兴趣,让我很开心愉悦,我愿意去探究它,热爱它,再有难度我也觉得没有难度;另一种情况是,你真正遇到什么困难的时候,必须要找到解决方法时,你就会探究一个途径去解决问题。
一开始功利性太强的话,很容易让人放弃,因为觉得累,这种累是思想上的累,始终有一个结果牵挂着,需要一部分精力来思考学习结果带来的影响,没有办法安心的专注于当下的学习体验。
家长会担心如果兴趣不能及时地转变为特长,是不是学习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一个孩子能把兴趣保持下去,感兴趣热爱它的时间越长,在未来他就越有力量去把攻克它。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后很容易想将它变成特长,于是进行“高要求高标准”训练,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开始排斥,用力过猛物而导致动作变形。

http://pic3.zhimg.com/v2-cb87c6d3a2476f7620cb5cab82115bba_r.jpg


孩子需要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所以我觉得,我女儿这样“一直在玩”、“一直在探究”的方式真的是很好的,这是不是正常的学习轨道?热爱、感兴趣、探究?而不是马上要求成果、求精,说真的,这真的是我不太熟悉的部分,但是好像真的又是这样的。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心流理论,就是一个人在自主的从事某一件事,进入了忘寝废食的状态,就是那种忘记一切的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学习效率创造力飙升。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越久,就是心流水平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有一个独享的空间,一段没人打扰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不求立马见效,可以有一个长的周期去探究学习它,每天都愿意去翻一下,看一下,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正常心理和身体的适应节奏。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在放松的时候,上脑与下脑的协同工作才会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上,所以人的状态足够放松是最重要的。
我就发现我的工作模式,白天,在单位里人比较多,我在不断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当我深度工作的状态,都是出现在我玩的时候,我在玩的时候会完成重要的策划课程规划。
所以人和人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我觉得找到自己的节奏比较重要。

http://pic2.zhimg.com/v2-95510cd49fd624d70b4cfce5f6b1911d_r.jpg
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美的感受
在自然里、在阳光下,一个惬意的午后让她孩童去感受微风、虫鸣、鸟叫,去打量草坪与鲜花,静下来开始感官用心去感受这份美好,即使她们无法用画笔把自己的感受表达的很好,但至少在心里种下了美好的感受。知道什么是美的、自然的、有生命力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诗意的心灵,他们必定也曾稚气地问你一些让你忍俊不禁的问题,那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不一样的观察与好奇。而他们需要的,仅仅是多一步,怎么在成长的同时,依然不灭对天空、星辰的眼神,怎么把自然与生活的诗意也延续下来,延续到艺术中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发现了吗,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多难都不难